
遠黛青山氣象新
——談周志玲的詩文 □ 喬世華
是從《志玲的詩文》這本書開始認識周志玲的!吨玖岬脑娢摹分,我能強烈地感受到她對文學、對事業、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以后在幾次文學活動中和她有了實際的交往,越發加深我的這個印象。她組建了一個詩文社團和文友群,定期編輯電子刊物,我時常從中讀到她的文字,看到她與眾多文友之間就詩藝的切磋互動,她的熱情和活力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看來,歲月和苦難只是增加了她的白發和皺紋而已,而她蓬勃向上的心靈和滿腔的熱忱始終沒有被磨蝕,其內心世界的強大和定力可想而知。當周志玲把這本集結了她近兩年詩歌、散文創作的新書命名為《生命的氣息》時,我感到是恰如其分的。的的確確,當我捧讀這本書時,能真切地感受到書中所有文字散發出來的濃濃的生命的氣息。
我一向覺得在小說、散文、詩歌和戲劇這幾種文體中,散文是最能真實展示出一個人經歷和性情的文體,所以,按照我的閱讀習慣,我是先閱讀這本書里的十二篇散文的,從這些敞開的文字中與作者對話,進而涵詠寫作者的身份、性情、興趣、情感、精神。周志玲的散文所寫的都是我們北方人尤其是大連人生活中常見的景象、景觀——傅家莊、西山湖、大海、堤壩、櫻桃園、荷塘、槐花、白玉蘭、步步登高花、落葉,涉筆所及的人也很普通——教過自己的數學老師、生養自己的母親、惺惺相惜的知青伙伴、情深意長的鄉親鄰里,所寫的事情也都是平凡小事——包書皮、過年、在班級同學面前解題、散步、賞花、看海、學詩。這一切都可謂尋常無奇,但是她善于用樸素的文字真實復原這一切,盡管點滴、瑣碎,但因為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比她晚生差不多二十年的我,常常會由此進入到她所經歷的世界、所度過的年華和所營造的氛圍中,和她一道游山玩水觀花品葉,在海邊拾貝、期盼親人歸家,或者在課堂上感受恩師的教誨,在知青點里思念親人,又一同在無親無故的鄉親家里吃年夜飯。這一幕幕場景既陌生又熟悉。說陌生,是因為這一切生活完全是周志玲個人的生活,作為讀者的我根本就不曾有過這種經歷;說熟悉,是因為心細如發的周志玲把人們生活中類似的經驗、共通的感覺表達出來了,作為讀者的我完全能夠體會到,感同身受。從她的文字中,我分明能看到,她喜歡追尋生活和記憶中的美好,即使生活有可能是清苦的,但她習慣了苦中作樂,遂不覺其苦,反而能發掘出其中的甜意。她懂得感恩生活,喜歡正向理解生活,所以就像她在《海之韻》中感慨的那樣:“你會感到生活的美感無處不在,你會慶幸走在這個幸福的時代!边@種心態也應該是其一直能保持飽滿詩情的重要因素。
論起來,詩歌在這本書中所占的篇幅最大。但我總覺得詩歌帶有更多個人色彩,是作者在特定情形和特別格式下的情思觸發,多多少少屬于自說自話自吟自唱,如果外人對寫作者情感勃發之時的寫作情境了解不夠多的話,是很難真正走進其心靈世界的。不過,我還是愿意強作解人,嘗試著來談談我對周志玲詩歌寫作的理解。先說這本書里的一百五十余首新詩。從作者對其新詩所分的幾輯來看,作者都有著她特別的考慮:“風光秀麗篇”側重于對能喚起人美好情感的美麗自然風物和景致的書寫;“多彩人間”側重于對親人、愛人和友人等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的表達;“砥礪前行”多收錄意氣風發之作,是向黨和祖國、革命圣地、文化先賢、盛大節日、美麗城市、普通勞動者等表達敬意的,該屬于宏大敘事;“詩意遠方”是對友誼、文學、情感、理想、時光、未來等美好而又抽象的事項的憧憬與致敬的;“昨夜風雨”是話舊憶往、訴說逝水年華的,關聯的多是個體經歷。當然,這幾輯里各自收錄的諸多詩歌的內容和意義并不會是界限特別分明、“各自為政”的,事實上,這些詩歌彼此常常都會有相互交叉重疊的部分,畢竟,一首詩歌,從體制上看,固然比較短小,但所承載的情思可能萬千、所指涉的意義也變化多端。
在這里,不妨從周志玲一百五十余首新詩中略挑選幾首于我印象深刻的詩歌來談談我的粗淺認識。表面看,《蝌蚪的蛻變》是寫蝌蚪的蛻變,就有如丑小鴨變身美天鵝那樣,實則這首托物言志的詩歌,關聯著的是作者的精神成長、經驗提升以及由此而生的喜悅之情:“你脫胎換骨/完成生命最后的蛻變/你終于站在希望的田野上/快樂的歌聲悠揚 委婉!薄肚迕鞯陌肌分,我們不難體會到作者對親情的重視,對故去的父母的挽悼與懷戀,同時也可清晰感受到作者的些許擔心:“真的不知道/清明的路我還能走多遠/真的不知道/沒有我們的日子/誰還會為爹娘送上清明的花籃!边@顯然不是杞人之憂,而是作者對千百年來一直流行的民俗及其文化遭遇“現代”之后可能消逝所生發的憂慮與惆悵!蹲蛞沟娘L》和《昨夜的雨》可謂姊妹篇,表面確乎是寫風寫雨,但其實還是個人在自然的風雨洗禮中對從前經歷的回眸,其中免不了會有沉重的記憶:“所有的夢重疊在淅淅的雨里/沉甸甸的記憶送給自我”(《昨夜的雨》),但抒情主人公還是能以積極的情緒來面對過往,其心靈的豪邁和寬廣可見一斑:“槐香的美妙/終被你摔成粉末/沒有終結的幽香/將抱怨詠為芬芳!保ā蹲蛞沟娘L》)照理來說,離別該讓人感覺著點黯然銷魂的,但周志玲的《離歌》中蘊藏著力量和信心:“將影子留給夕陽/把青春獻給三山五岳/一首離歌向天唱/夕陽正烈!币蝗纭赌贻p真好》中的“青春無悔/熱血和淚水都那樣燦爛”一樣,她絕不會為逝去的華年而生悲涼,反而保持著樂觀、昂揚的情緒。作者在《西歐行組詩》中就其所游歷過的阿姆斯特丹、阿爾卑斯山、古羅馬城垣、水城威尼斯、比利時、荷蘭等名勝古跡進行了書寫,但又并沒有單純地用文字來描繪異域風光,而是把自己濃厚的情感投射其上,讓人清晰地感受到她美麗心靈的驛動:“我的心跟隨著去了/去了一個又一個遠方”,“化一湖柔情的愛戀/融進你的深情/你的綿延”,醒悟到她對歷史的詰問:“我想知道/殘垣為何像英雄一樣斷臂/英雄為何像殘垣一樣痛苦”,體味到她對現實和未來的追索:“房子里的人們去了哪里/水巷里斑駁的墻壁/漆黑緊閉的門窗/再過多少華年/水城向誰嘆息”,以及她對美好事物與景象的欣羨和留戀:“此刻啊/多想像風車一樣伸出手臂/轉動柔美的身軀/攬一身荷蘭的風光”。
乍看上去,《我等秋風也等你》《我在五月的雨中等你》《再次走近你》《為你寫詩》等諸多詩篇里的“你”應該指向的是具體的某個人,而且很有可能屬于吐露心聲的愛情詩。但我更愿意將這些詩篇中的“你”視作朦朧而美好的感情與事物,“你”當然可以是愛情中的對方,但更可以是春光,是文學,是藝術,是生命,是親情,是友誼,是希望……總之,“你”是一切值得懷戀、值得珍惜的東西,一切美好的感受都可以為“你”所包攬。周志玲是喜歡和這樣的作為美好化身的“你”展開對話的。我們也不難由此理解她一直以來對文學所葆有著的深厚感情,她敬畏文學的美麗、莊嚴和神圣,因此會產生攀越文學高山的強烈動力,《走過一座山》便是其對自己漫漫文學征程的一次回溯:“十幾載的墨跡/在辛勤的汗水中凝聚期待/一摞摞渴望的文字/僅指向一紙尷尬的答卷”,盡管可能收獲在詩人看來還微不足道,但是對文學的熱愛與追求還關聯著親人的心愿和詩人對親人的懷戀:“在父親的眼神中汲取力量吧/那一座又一座翻越的高山!彼@然是不會放棄自己的文學追求的。而《與你同醉》就分明讓我們看到了她所渴慕進入的文學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她愿意和自己的文學偶像李白、崔護、李清照等一同發生感情上的同頻共振。進而言之,她熱愛中國古典文學和古老的中國文化。
所以不難理解這本書中一百四五十首舊體詩詞的寫作。舊體詩詞對韻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的講究頗多,是最需要寫作者戴著鐐銬跳舞的了,當然也最能夠考察出來寫作者的藝術情趣、審美品位和文學功力。周志玲不僅僅希望通過對花草樹木、鳥雀蟲魚、風雪露霜、春夏秋冬、湖光山色、日月晨昏等美好事項的捕捉、吟誦來靠近文學前輩的情趣,也希望用前人慣用的詩詞曲賦的文學形式與文學大師們更好地展開對話、表達敬意。她分明還有著這樣的想法,那就是檢驗舊體詩詞在新時代里對新生事物和現代人情感進行藝術表達的空間到底還有多大。也正是經由舊體詩詞寫作,她更準確地、形神兼備地捕捉住了生活、世界和情感的美好與細微變化。拿她的那首七絕《晨雪》來說:“天下瓊花一處開,傾城彌漫舞徘徊。詩家不問行人苦,多少閑情等你來!奔毤毻嫖对娭行腥撕驮娂揖拖卵┒慕厝徊煌南敕,我感覺到詩人言簡意豐地抓住了人世間情意不盡相通的這種現象,前者是審美,后者是實用。周志玲的細膩心思、悲憫情懷乃至流露出的一絲絲幽默趣味,盡顯其中。再如她的七律《大連城》是用舊形式來書寫今天大連城的新風貌的:“遼南半島大連城,碧水丘山譽美名。冬暖夏涼出圣景,風和日麗隱塵容。無邊海域千層浪,滿目芳華萬種情。一路槐香詩作友,生鮮美味待賓朋!痹娙藢ΜF代城市的美麗和魅力進行吟詠的同時,也把大連人的豪情尤其是詩作者的熱情好客和熱愛家鄉的情感傾吐出來了。她文質彬彬的寫作實踐讓她很好地接續上了傳統文學和文化的根脈,也在事實上證明了舊體詩詞的強大生命力。
總之,《生命的氣息》中的文字實際上就是一首首動人的生活贊歌,能讓人清晰地感覺到一個生命——一個平凡而又不甘平凡且在努力創造美好的生命——的朝氣和活力。作者用樸素而美好的語言寫了平凡而美麗的生活,讓我們接觸到質樸而豐富的心靈。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常常會感到一些不滿足,譬如在閱讀《妹妹的茶舍》《致逝去的兄弟》《傅家莊童年軼事》《濱城槐又香》等多篇詩文時,我分明感到作者欲說還休,“這里有太多的故事/我不知從何說起”(《妹妹的茶舍》)。她還有很多故事、很多經歷、很多情感沒有和我們分享。這應該會在她接下來的文學寫作中有所反映。她在《傾城大雨》里有這樣一句詩我很喜歡:“憑窗相望千番洗,遠黛青山氣象新”。我愿意借用過來表達我對周志玲詩意春秋的期待。
(喬世華,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作家協會首屆特邀評論家) |